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乌头碱抗KBV200细胞耐药机制。方法提取乌头碱12.5μg/mL用药组和对照组KBV200细胞的RNA,进行cDNA微阵列分析。结果整张基因芯片5504个基因克隆,其中用药前高表达基因208个,占克隆总数的3.8%,用药后高表达基因196个,占3.6%。用药前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DKS家族、SMADS家族、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的基因发生变化。结论乌头碱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和影响MAPK信号转导系统等机制,最后作用于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PT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 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 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 PTR, INR 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 P <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 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移植性黑色素(B_(16))小鼠肿瘤动物模型,观察三七虫草混合粉(天然虫草)抗肿瘤效应及其对免疫器官影响。方法:B_(16)小鼠肿瘤移植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5组。即三七虫草粉(SCF)大、中、小剂量组、环磷酰胺(CTX)组与模型对照组。CTX组以腹腔注射途径给药,其余各组均采用口服灌胃途径给药或溶媒。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移植性B_(16)鼠全身状态、体重等,并于实验结束后测定抑瘤率及脾、胸腺的脏器指数。结果:三七虫草粉大、中,小剂量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8%、42%、36.4%;CTX为90.6%.实验各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三七虫草粉能够提高小鼠整体机能状态与免疫器官(脾脏、胸腺)脏器指数。结论:三七虫草粉有明显抗肿瘤效应,且能改善荷瘤小鼠整体机能状态,并有保护和恢复小鼠的免疫器官功效。  相似文献   
4.
新加良附方影响小鼠肝癌组织VEGF与MVD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新加良附方对小鼠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影响.方法 建立移植型小鼠肝癌H22实体瘤模型后,分别取模型对照、环磷酰胺(CTX)对照及新加良附方大、中、小剂量5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肿瘤组织VEGF、MVD表达.结果 新加良附大、中剂量可降低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TX对照组比较,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加良附中剂量组能降低MVD,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加良附方抑制小鼠肝癌生长可能与下调VEGF、MVD,表达有关.初步表明新加良附方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5.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恶性肿瘤的防治已成为医学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融中西医学各自优势为一体,发挥传统中医特色,提高西医疗效,两者相辅相成,实行互补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癌治癌道路。40余年来,我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可谓硕果累累。特别在倡导肿瘤“综合治疗”的今天,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就更显其优势和特色,从临床看,其主要优点可概括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2)中西医结合对肿瘤的诊断具有思路广、方法多、指标全面的特点。(3)中西医结合诊断手段较客观,治疗措施较有力,对病情转归的判断较准确。(4)中西医结合对晚期肿瘤病人的对症治疗中有独到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与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临床分期分布情况,根据中医证型分为肝肾阴虚、湿热聚毒、肝郁脾虚、脾虚湿困、气滞血瘀5组,比较各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差异,并分别根据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门脉癌栓的有无,不同的腹腔积液量及不同的卡氏评分(KPS)分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原发性肝癌以肝郁脾虚组最为多见(31.31%),其次是湿热聚毒组(25.25%)及气滞血瘀组(18.18%)。各中医证型组间PT,AP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以脾虚湿困组升高最多,其次是湿热聚毒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APTT以湿热聚毒组升高最多,其次是脾虚湿困组与肝肾阴虚组,肝郁脾虚组升高最少。肝外转移组的PTR,INR较无转移组明显升高(P〈0.05)。上消化道出血组PT,TT,PTR,INR较无出血组明显升高(P〈0.05)。门脉癌栓组与无门脉癌栓组之间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腹腔积液组PT,APTT,PTR,I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PT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中量积液组APTT,PT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少量积液组、中量积液组、大量积液组INR较无积液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KPS评分组PT,APTT,FIB,PTR,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30分组PT,APTT,PTR,INR升高最多,FIB减少最多。结论肝郁脾虚证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证型;脾虚湿困证与湿热聚毒证凝血功能较差,肝郁脾虚证凝血功能较好;出现肝外转移、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等并发症的患者及卡氏评分0-30分的患者凝血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联合5-Fu对荷人胃癌移植瘤裸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空白组、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给药组(新加良附中剂量+5-Fu组)6组。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10 g·d-1·kg-1、5 g·d-1·kg-1、2.5 g·d-1·kg-1;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d-1·kg-1;空白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新加良附方联合5-Fu组剂量为新加良附方中剂量(5 g·d-1·kg-1)联合应用5-Fu(17 mg·d-1·kg-1)。给药结束后,采用免疫学方法(ELISA)检测裸鼠血清中VEGF、b FGF的含量。结果:VEGF含量显示: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裸鼠血清中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新加良附各剂量组对VEGF含量减低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联合用药组VEGF含量低于5-Fu组、新加良附中剂量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 FGF含量显示:联合给药组,5-Fu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裸鼠血清中含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新加良附方可以下调人胃癌裸鼠的血清中VEGF、b FGF表达水平,提示新加良附方具有一定抗胃癌新生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探讨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习的肿瘤专业硕士研究生16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生一年级组及二年级组各8名。设计针对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培训体系。授课老师为肿瘤专科高级职称医师,并有中国医师协会认证的"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师资"资质,进行沟通技能培训15学时。沟通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基础知识及核心技能、如何问诊及采集全面信息、如何讲解病情及诊治方案、舒缓医学与生命教育、心理学。分别评估培训前及培训后两组医患沟通能力。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全体肿瘤学研究生培训前SEGUE评分(67.12±7.62)分,应用课题组构建的医患沟通培训体系培训15个学时后,SEGUE评分提升至(83.62±7.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按年级分组,培训前一年级组SEGUE评分(65.50±8.60)分,二年级组SEGUE评分(68.75±6.6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再次进行评估,一年级组SEGUE评分(82.75±7.78)分,二年级组SEGUE评分(82.14±11.77)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前后对照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专业研究生沟通技能并未随临床实习轮转而明显改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研究设计的医患沟通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肿瘤专业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茶多酚(TP)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RT-PCR法进行HUVEC的观察及鉴别.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TP对HUVEC增殖、细胞周期、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目的 条带测序结果 与GenBank人CD31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TP能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是一种潜在的新生血管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抗移植性乳腺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移植性小鼠乳腺癌(EMT_6)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开展茶多酚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EMT_6)细胞系经传代培养后,对纯系BALB/c小鼠进行肿瘤移植,以茶多酚进行干预性治疗,通过抑瘤率评价茶多酚对EMT_6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茶多酚灌胃和局部注射组对EMT_6的抑瘤率分别为37.43%、40.94%。结论茶多酚对EMT_6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